笔趣阁

笔下中文>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389章 忠二代投资公司(第1页)

第389章 忠二代投资公司(第1页)

毕竟历数历朝历代,就没有哪个当官的是圣人,先秦的可不算,至于宋熹,同样身上也有一盆盆的脏水,而且还是真的。

所以,常二郎这小子,若真是啥过错也没有,呵呵,他想干嘛?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过错,历史上,有位皇亲国戚入仕之后,也可谓是声名满天下,结果呢,滑脚一铲,汉朝就生生被他铲成了西汉与东汉。

马皇后看着那不远处的明亮的玻璃窗透射进来的阳光,照在了夫君身上。

虽然屋外是那样的阴冷潮湿,江南的冬天,那绵绵不绝的细雨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不时还会变成细碎的雪花。

但好在,现如今宫中的不少宫殿都已经进行了改装。就像现在的文成殿内,立着的铁炉子,直接就把殿内的温度提升到了宛若春天一般。

那些特地放在铁炉子上的水壶,冒着腾腾的热汽,就是为了保证室内不会过于干燥。

还有过去的窗户,用的都是那种极薄的丝帛来蒙窗,可再薄的丝帛,终究还是没有办法看清楚窗外的景致。

而这一回,上海县那边进贡来了大批的平板玻璃,经过水运,抵达了京师。

常二郎还专程为此事,特地上奏,说什么陛下与娘娘打了一辈子的仗,苦了大半辈子。

现如今也该享受享受,而且年纪渐长,陛下又太过勤劳,没日没夜地呆在那奏折堆里边,容易导致伤神和伤眼。

所以,太子朱标、燕王殿下,还有安庆公主都远在上海忧心忡忡亲爹和亲娘身体健康。

作为大明的忠臣,常二郎自然最是见不得这些,不管是出于孝道,还是出于一位愿意为大明呕心泣血,奋斗终身的臣子。

常二郎决定开始刻苦专研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乎,终于制作出了这种透明度极高,却又能够有足够尺寸的大平板玻璃。

并且不用花朝廷一个板铜,全是他这位好女婿的一份孝心。

向来勤俭持家的老朱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表示,却还是第一时间让人将自己还有马皇后的宫殿都更换成这种平板玻璃。

还真别说,自打用上了此物之后,宫殿中的采风效果,直接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就像那些被苦逼地扔在文成殿一角,没日没夜地在老朱的监督之下兢兢业业工作的内阁成员们。

现如今只要站起身来,就能够看到殿外的景致,放松一下身心。

“瞧夫君你这话说的,咱们那位女婿向来行事作为与常人不同,所以你拿他和外甥相比,可不合适。”

“是啊,那小子,当真是……”

老朱看着妹子跟前放着的老花镜,看着那摆在殿中的铁炉子,还有那透明无暇的平板玻璃,还有摆放在一旁尚未吃完的罐头,以及那封鸽信。

这小子,都让老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形容。在自己跟前,看似老实低调,实则滑不溜手。

行事从来不按照常规,治理民生的手段也是别出新裁得厉害。可偏偏还真让他干出了成绩,令天下人都刮目相看。

说实话,这小子可是干了不少违规,甚至是违反了大明律的事情。

例如老朱可是极为反感,并且不允许官员经商。可是却还是有不少的官员,暗中指使自己的家奴,又或者是亲戚与民争利。

虽然老朱现一起,处置一起,可唯一没有处置的,就是常二郎这小子。

因为其他那些官吏,指使家奴与亲戚与经商,是为了中饱私囊,为了抢老百姓的饭碗。

可常二郎的做法却另辟蹊径,他要建设水泥工厂,没有任何商贾搭理他。

他自己掏钱,让家仆顶上去,还自己到处筹钱来兴建。等到那水泥厂大赚特赚之后,不但吸纳了大量的贫苦老百姓进入工厂做工。

而且还主动地铺设水泥官道,作出无数利民利民之事。

所以,老朱那年在上海微服私访之时,自然也调查了解清楚了那上海县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产业,或多或少都有常二郎的影子。

甚至常二郎还暗戳戳地成立了一家叫大明忠二代的投资公司。如此恬不知耻的名字,真不知道常二郎怎么好意思挂牌。

而这间投资公司的股东,一水的全是大名的勋贵二代,例如徐达家的儿、李文忠家的儿,汤和家的娃等等……

几乎将一干王公勋贵家的娃娃的零用钱都给一扫而空,甚至自己的好大儿朱标、老四朱棣,还有爱女安庆公主,都在里边有股份。

每年获得的分红,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考虑到常二郎不屑于与民争利,而且还经常搞慈善事业,又还经常为国贡献了无数的好东西。

而且常二郎所关心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上海一县之地。

就像之前,两淮之地出现了水患,导致了不少的百姓流离失所。

而常二郎主动向朝廷上奏,请朝廷恩准,将一干流民,尽数送往上海县。

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位治理地方的官吏而言,都向来对流民甚是警惕。

毕竟流民的到来,会对当地的治安,民生等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冲击。

可是那一次,足足五千户流民到了那上海县之后,连个水花都不冒一下,就直接被上海县的那些工厂给全部吸纳。

甚至现如今都留在了上海县,成为了上海县的百姓。

直到这个时候,老朱这才意识到,想要解决灾后流民安置问题,这些兴盛的,需要大量工人的工厂竟然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仅仅只能是上海县那边可以,毕竟,也不是谁能够像常二郎那般,将整个上海县的所有力量调动起来。

这么些年来,那上海县的税赋收入,节节增长,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区区一县的税赋收入,都已然不亚于那最贫困的一省之地。

这实在是让老朱都有点无语,而且据老大来信所言,常二郎还在加大对于整个松江府地区的工商业投入。

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预计会将整个松江府的税赋收入,最少再提高一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