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求仁得仁
州刺史乃是毫无疑问的国家重臣。
虽然只有六百石,但刺史作为『以卑临尊』的代表,其监察一州丶管理行政的职能,却远远大于那些两千石的太守。
豫州刺史点了蜀汉来的降将黄权,扬州刺史点了精通扬州庶务的蒋济。
选用这两人的逻辑还是有不同的。
黄权是侍中丶是天子心腹。让黄权做些改革的事情,可以保障政策得到执行。内臣去外朝为官,谁不知他是皇帝的人?
蒋济是扬州本地人,年轻时便以才能在江淮之名。先是在本郡之中任计吏丶后来又任丹阳太守丶扬州别驾。
而蒋济最展现才能的几个场景,则都是在军队之中。在曹仁征濡须败绩之后,是蒋济将军队带回寿春;在曹丕率水军北返受阻丶几乎要毁坏数千条船只时,是蒋济修筑水利将船带回。
让蒋济赴任扬州,才是能真正发挥他才能的地方。这种国家大才,就不要提什麽『三互法』了。用本地人为本地事,这样效率才高。
朝会也渐渐到了尾声,宣布散朝之后,却有两人被皇帝遣人留下。
北宫,书房中。
曹睿倚在了自己的躺椅之中。
数月未归,书房仍然如南巡离开洛阳前的那日一般,连躺椅的角度有半点未变。
一场大朝会下来,坐的腰都累了。
曹真和司马懿,这两名辅臣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躺椅上思考事情的皇帝。
半晌之后,曹睿长呼一口气,看向了两位辅臣。
「大将军,司空。」曹睿说道:「朕有一事要问你们。」
曹真和司马懿同时拱手说道:「陛下请讲。」
曹睿问道:「朕认为此番南征的数月期间,之所以能高效的分析军情丶处理政务,乃是朕与大将军丶与司空丶与几位侍中整日待在一起的缘故。」
「回到洛阳之后,朕要处理之事,并不比南巡路上要少许多。」曹睿继续说道:「反过来看,国家的大事小情如果从细处着手,朕要做的其实更多了。」
「朕虽然二十多岁丶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纪,但一个人也无法顾及如此多的事情。」
「几位侍中这些时日多次向朕建言建策,朕最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给侍中们多些权柄丶让他们协助朕处理政事?」
「陛下不可!」曹真和司马懿近乎同一时间脱口而出。
曹睿叹了口气,似乎料到了这两人的反应一般:「大将军先说吧。」
曹真回答道:「陛下,侍中在汉朝之时本就是侍从一般的官员,只不过渐渐才变得清重起来。」
「先帝为了方便向诸臣谘询事情,这才将才智之士引为侍中。若陛下又加重侍中之权,内官如此权重,恐非社稷之福啊。」
曹睿沉默着点了点头,目光移向司马懿的身上。
司马懿也接着说道:「陛下,臣也是同大将军一般的想法。」
「陛下引侍中在身侧,有疑难之事询问一二自然无妨。若让侍中处理政务,这恐怕就背离了先帝选用才智之臣作为侍中的本意了。」
曹睿轻轻摇了摇头:「那朕不找侍中,还能找谁?」
曹真拱手说道:「陛下在南征之前,不是在书房之前为臣和司空留下两个房间麽?」
「若臣或司空日常伴于陛下左右,想必可以替陛下分担一二。」
曹真说完之后,转头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会意,也紧接着说道:「臣也如大将军一般想法。此前陛下既然已经立下成例,就按此例来做也无妨。」
若从曹真和司马懿的角度来讲,日常进入宫中办公,乃是一种彰显自己权威重大丶受皇帝信任的行为。
两人对入宫做事,还是颇为认同的。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揽权的行为。
可却不料,这其实是皇帝给他们二人布下的一个圈套,就等着他们两人来钻。
曹睿沉默片刻,轻声说道:「那还是如去年一般,大将军入西阁丶司空入东阁?」
曹真和司马懿二人纷纷点了点头。
曹睿又问道:「那以西阁掌军事丶以东阁掌政事?」
曹真笑着说道:「臣这个大将军丶也只适合执掌军事罢了。若有其他政事来问,臣未必能处理的那般好。」
司马懿也跟着说道:「臣在宫中处理尚书台的事务就是了,也可以方便陛下随时找臣。」
「西阁掌军务丶东阁掌政务……」曹睿轻轻的用手指敲着椅子,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说话。
「大将军,」曹睿问道:「现在国家军事调度,都是通过大将军府来进行。若大将军入宫,军事还是通过大将军府?」
曹真有些诧异的说道:「军务之事历来如此,都是通过大将军府来进行的。」
曹睿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司空府现在有什么正经权责吗?」
司马懿想了下回答道:「回陛下,司空府现在并未有政务之责,也没有许多事要做。」
曹睿点了点头:「那就依大将军和司空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