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按照一般的繁体字而言。“会”字的下面部分,自然是“日”字了。但是,现在贾似道手上拿着的这枚铜钱上面,竟然是没有了这个“日”字的最后一笔,而是借用钱币内廓的上线。这一点,让贾似道很是好奇的同时,心下里也是充满了疑惑。
莫非是在这成堆的古代铜钱中,就只有这么一枚是作假的?
贾似道先是自己的查看了一下这个“会”字,随后,又从刚才翻动过的不少的铜钱中仔细的查看了一下,现,刚才的那些古代铜钱,至少都是真实的。即便是有人想要作假,贾似道也不认为,会有人无聊的到从北宋的“宣和通宝”这样的不值钱的铜钱入手吧?
任何一枚稍微有点价值的古代铜钱,如是能够作假出来,都要比成千上万枚的“宣和通宝”来得值钱一些!
再度的从剩下来的这堆古代铜钱中寻摸了一下,贾似道也没有现什么其他的可疑的铜钱出来。贾似道只能是心下里琢磨着,自己在古代钱币上的眼力,还不够到家啊。
当下,拿起手上的这枚“会同通宝”贾似道就到了书房内的电脑前。
在现在这个年头,想要寻找一个有确切实物存在的铜钱的来历,尤其是上面还有着明确的刻字的铜钱,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是上网寻找了。
果然,没花费多少的时间,贾似道就弄清楚了,自己手头的这枚铜钱,若是真实的话,还真的是有点来头。
所谓的铜钱上的“会同”两个字,应该是辽代的二个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年号(938年一947年)。这么一来“会同通宝”即是辽代会同年间所铸造的钱币的钱名了。贾似道还查到,这玩意儿的具体的大小,直径在2。41厘米,中间的穿孔宽为o。62厘米,边缘的厚度则是o。145厘米,重量约为4克。
贾似道的别墅里,想要找出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来计算一下自己手头的铜钱,还是很容易做到的。贾似道也没犹豫,整个测量的过程非常的干净利落,随后,比较了一下结果,和网络上的差距并不大,可以说是相当的吻合。只是,对于这辽国的钱币,贾似道的心头,还是隐隐的泛滥出一些疑虑来。
在贾似道的记忆中,似乎辽国早期所主要使用的钱币都是宋钱,也就是北宋年间的钱币。至于辽钱的铸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目的,是象征性的铸钱。尽管辽钱的数量相对来说非常的稀少,却是每一个年号都会铸造一些,这样一来,在中国的货币史上,这枚钱币就有可能解释一段历史,所以,辽钱的价值和其他&21578;&21035;的珍品有一样的意义。可以这样说,辽代早期的钱币存世量极少,现的每一枚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
此外“会同通宝”是辽代早期的钱币,它更是只在古钱谱上记载过一个名字而已,但是,贾似道是从未听说过有被人现过,当然,也可能是贾似道对于古代钱币一行,实在是涉足还不够深,一些珍品、孤品之类的古代钱币,还没有很好的了解到具体的内幕!但是“会同通宝”的钱币,存世的极少,贾似道却还是可以肯定的。
眼前的这枚“会同通宝”会是真品吗?
贾似道来回的把玩着手上的铜钱,甚至于,还放到鼻子跟前,闻了一闻,随后,更是装着精通古代钱币一行一样,把铜钱凑到了耳边,用手轻轻的弹了一下,或者就是放到嘴边吹一口气,再去听一听声音!
无奈的是,新手终究还是新手,即便是动作什么的都做到位了,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贾似道只能是微微的感觉到,手中的这枚古钱,稍微的有了几分辽钱的气息,毕竟,不同的年代铸造的钱币,都会有不同的风格,甚至于是连铸造的钱币的触觉都会有所不同。贾似道不是行内人,却也可以稍微的分辨出几分手头的铜钱的特点来。
还算是比较符合辽代的钱币吧。
只是当贾似道仔细的把玩很久之后,却是又现了这枚钱币的一个细节。在“会同”的“同”字的右边处,有了一点点的压伤。一般来说,在古代铜钱一类中,有了这样的细节,倒是很像是用一些普通的古钱上的文字改刻而成的。
因为改刻,是古钱造假高手惯用的手法之一。
一般的,都是将一枚同时代的普通古钱上的文字改刻成别的字,达到以假乱真,炮制出珍稀古钱的目的。最好的,自然是两种钱币上面的字体,前者和后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小的了。所以,现在贾似道手中这枚“会同通宝”如果是改刻的话,贾似道琢磨着,最有可能的就是利用了比较常见的辽代中期钱币中的“重熙通宝”将“重熙”二字改刻成“会同”的概率比较大一些。毕竟“重熙通宝”的数量,相比起“会同通宝”来,实在是要多出很多。
但是更大的原因,让贾似道心下有些怀疑的是,不光是这枚“会同通宝”上面所出现的两个疑点,就是“会同通宝”的本身,实在是太罕见了。
哪怕就是真实的摆放着一枚“会同通宝”在贾似道的眼前,贾似道也不敢直接的确定,这东西就是真的!
按捺住心头的疑惑,贾
似道只能是给手中的“会同通宝”铜钱拍了一个正反两面的照片,传到了“天下收藏”的论坛上,等待着有识之士的解答!当然了,贾似道自己也是在等待中继续的在网络上,寻找着相关的信息。
果然,还真的就被贾似道给找到了不少的资料。
原来,在“会同通宝”被现之前,任谁都没有见过其真实的面目。
直到1989年辽宁省凌源的冯毅先生,在朝阳废品站的铜堆中拣得了一枚。当时,他自己也不知是真是假,经过多方求问也未得真果,于是,他决定求教于中国钱币学会的秘书长、著名钱币学家戴志强先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给戴先生写了一封信,并随信附上了该钱币的拓片。戴先生在看过拓片后感觉“很有点意思”于是便复信请他方便的时候,最好能将实物给带到北京来看一下。
转眼间,时间就到了199o年的3月份,戴志强先生终于看到了冯毅先生手上的这枚钱币,经过鉴定,有了如下的批语:“观其钱背,十足的辽钱气息,锈色亦好;观其正面,文字自然,和常见辽钱的神态吻合。入眼的一感觉,让我不容置疑。”最终,确定其为辽代钱币的珍品。
这么一来,贾似道手上这一枚,即便是真品的“会同通宝”也不是前所未见的东西了。网络上就有着冯毅先生手头的那枚“会同通宝”的图片,贾似道把它和自己手上的这枚对比了一下,或许是因为拍摄的照片不是很清晰的缘故吧,很多地方竟然看不太清楚。倒是,在图片上,可以看到“会”字的下面的那个“日”字,的确是存在着很模糊的地方!
这让贾似道的心下,微微的有了几分喜意。
不过,再看“同”字的时候,贾似道又没有什么特别的现了。以贾似道想来,若是自己的这枚铜钱是高手改刻的话,说不得,人家就注意到了“会”字上存在的诧异呢。特意的改刻成模糊的状态,欺骗一些稍微有些懂行的人!只有这样,铜钱的价格才能卖得更高吧?
这会儿,让贾似道从整堆的铜钱中,把它给收上手,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了。
而经历了一番忐忑的心情变化之后,从怀疑到欣喜,从失落到平静,再到现在的坦然,贾似道突然的就对手头的这枚铜钱,有了更多的感情。不管东西是不是真的吧,贾似道都准备把它给留下来,也算是自己在古代钱币一行的进步了。
如果东西是假的,贾似道完全可以当成是自己在收藏道路上的一种积累;如果是真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市面上出现过几枚“会同通宝”却依旧无损其珍品的价值!
大凡是一些古玩的收藏爱好者,对于自己的手头的东西的喜爱,也就由此可知了吧?贾似道琢磨着,若是自己在古玩鉴定大会之前,就现了这枚“会同通宝”的话,想必会更加的认同广场上那些前来请专家们鉴定的收藏爱好者们的心情了。
不过,既然那些收藏爱好者可以请专家来做鉴定,那么,他贾似道又何尝不可以呢?
想到这里,贾似道的眼睛,顿时就是一亮!
只是贾似道也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人中,能看得明白古钱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颇晚了,按捺住当即就打电话给阿三,或者是纪嫣然的冲动,贾似道只能是继续的在网络上,寻找着相关的资料来。
在这个时候,猛然间现,自己的帖子,有人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