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复杂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知晓能不能组成阵型,意味着能够挥出多少战斗力。
在训练队列的时候,培养出服从度当然才是重中之重,而服从度对一名士兵来讲无比重要,存在服从度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不然就是一片散沙的一群乌合之众。这样的道理,诸夏先民很早就懂了。
大概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会觉得站军姿、练队列没有用?会这样想,只能说是一种“我比谁都聪明”的体现,也真的是一个“大聪明”了。
“戈兵,矛兵,那是戟?怎么还有手持盾牌和短刃的呢?”晋君周一个又一个方阵看下来。
因为晋君周是晋人,他并没有因为楼氏私军能够组成方阵整齐踏步走过而惊讶。
晋君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楼氏的武备上面。
不知道有没有提过春秋时代没有“刀”的观念,乃至于连“刀”这个字都还没有被创造出来?
这是晋君周第一次看到到这种兵器,他一开始还以为是剑。
“君上,臣将之称为刀盾兵,十分适合用来破阵。”楼令简单地介绍。
“刀?”晋君周听到了新字眼。
楼令干脆让人拿到一柄刀,抽出刀鞘来进行介绍:“它的刀身有弯曲幅度,刀背比较厚,劈砍起来远比直刃的剑更有杀伤力。当然,它也能拿来直刺,只是更适合劈砍。”
“这是铁。”晋君周有了需要注意的地方。
楼令笑着说道:“我家已经开始在使用铁器。”
晋君周接过刀仔细端详了起来,像是很随意那般地问道:“楼氏要淘汰青铜武备?”
这……,哪怕楼氏能够大批量生产铁器,讲事实就是并非楼令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楼令只能在内部降价贩售,再劝导有资格纳赋的人采买,不能用命令的方式来办事。
根本原因在于,楼令作为贵族有特权,他治下各个家族或家庭的家主只要是贵族或准贵族一样拥有特权。
所以了,真不是楼令一声令下,整个家族的私军就能够完成换装,得是有资格纳赋的人愿不愿意换装。
楼令没有给晋君周当场比较铁质武器与青铜武器的差距,一来是没有这个必要,再者就是晋君周哪怕真的有实权也不能干涉各个家族的武备。
这种事情,无论是一家之主或一国之君都无法强制执行,能够选择的方式仅是因势利导。
如果变成由国家来采买武器装备,分到各支部队列装,难道以为就不存在困难吗?一样有太多需要扯皮的地方。
晋君周走了,前往郤氏那边进行巡视。
在接下来的数天,晋君周听从了楼令的建议,出城巡视大多挑选前往卿位家族的私军营地,很聪明只是单纯的巡视,没有做任何的干涉。
又是过了一段时间,范氏正式操办士燮的丧事。
士燮是在中军佐履任上过世,他还是范氏的宗主,丧事自然要大办,前往致哀的国内外人士众多。
范氏的丧事很隆重,奈何晋国在接下来有国战,出征单名的众人在丧礼结束后没有逗留,很快投入各种忙碌。
到了出征的当前,晋君周没有出面,誓师大会由郤锜来主持。
属于出征名单的众人,他们在誓师之后当即开拔南下。
上军和新军要去入侵郑国。
下军要前往支援宋国。
三个军团走的是同一条行军路线,会走“孟津”大桥,借道周王室的地盘。
等到了郑国的地界,下军却不是直接奔向宋国。
二十天之后。
晋国的三个军团已经逼近郑国势力范围边沿,他们需要停下来进行必要的休整。
“郑君睔派遣使者前来告饶,同时早就派出储君髡顽与大夫侯獳前往楚国。”
出征的几位卿大夫以智罃的卿位排序最靠前,理应是由他来进行主导。
只不过,出征的卿大夫之中有郤犨和郤至,他们愿不愿意尊重或服从智罃是另外一回事。
“不要听郑人讲什么话,更不要看他们做什么。”郤犨直接出声嘲讽。
在场的人却是笑出声。
对于郑国有没有信誉,恐怕没有谁比晋人或楚人更清楚了。
近百年之内,郑国朝晋暮楚的操作干得太多,他们在晋国或楚国早就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我会听一听郑使想说什么,只是只愿意在‘新郑’城下听。”智罃说道。
现场又是响起一片笑声。
参与会议的并非只有卿大夫,中层军官不算少,包括新任的中军尉祁午和新任司马长鱼矫,需要特别点名的就是赵武也在列。
这不是赵武复立赵氏之后的第一次纳赋,算起来是第二次了。
复立赵氏之后的赵武,他的第一次纳赋是在韩厥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