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征服之战就是那样子的。
赢的一方就是要让输的一方看到双方的差距,不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战败后乖乖服输,每年老老实实进贡。
因此,在那种格局之下,只有脑子有坑的一国之君才会不自量力,明明实力不如人,偏偏一再自己找罪受。
最不肯服输的齐国,他们虽然一再进行尝试,可是打输之后也能老实一段时间,每年该上贡就上贡,只有等晋国遭遇挫折才会再蹦跶一下,真不是有迷之自信进行不自量力的挑战。
楼令一脸乐呵地看着两眼茫然的郤至,说道:“赢就是赢了,多想做什么。”
“我必须搞明白啊!”郤至极度认真地说道:“这一次能够稀里糊涂打赢,以后极可能也稀里糊涂战败,不搞明白让我怎么睡觉。”
其实,真没有太过复杂的地方。
他们就是以逸待劳打赶路状态的疲惫之师,还有很大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成分。
只不过,每每就是懂得的人会觉得很简单,事先没有相关概念的人需要思考与琢磨。
拿华夏文化中的成语来说吧?
自小生长在华夏文化圈的人,听到那一个成语,哪怕不知道成语背后的典故,基本上听到某个常见的成语,一下子就能够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是在华夏文化圈长大的人,他们想要学习华夏文化则是会饱受各种成语的折磨。
同理,其余各国也有自己的俚语之类,看似组词简单的一个俚语,解读其中意思确实要用到大量词汇。不是在他们那边长大的人,想要理解俚语的意思,一样需要费一番心思。
另外,诸夏这边有文言文,起码是一脉相承下来;其余文明,例如英文,古英文和现代英文真就是关联不是那么大,乃至于从音到字母组词属于两码子事。
华夏苗裔生穿越,不是穿越到外国,除非是穿到写钟鼎文或是小篆、大篆的朝代,要不然不会写繁体字的话,起码还能看得懂。
英文文化圈的人?他们哪怕是穿越到公元12oo年左右,一身的文字知识和口语音,能够实际运用的只能说很少。在那个时候,懂英文不如懂法语或拉丁语有用。
其实,懂得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英文是随着英国向全球殖民而传播开,当时已经是非常接近近现代了。
在那之前,欧洲最流行也是被各国认为必须学的语言有好几波轮替,法语占主要份额的时间与额度最长。
楼令很想给郤至解释解释,只是他们目前没有那种闲暇。
“最后一批北上的楚军,他们被俘五万六千多,其余失散的人没有那么快与本部会合。”楼令问郤至,道:“你觉得他们会就此退兵吗?”
郤至想都没有想,说道:“怎么可能就此退兵。”
算上最后一批由楚君审亲率北上的十二万楚军,今年楚国已经动用将近二十七万的总兵力。
楼令所知道的事情是,子革所部的兵员素质不差。
也就是说,子革麾下的七万多人马,他们大多是正规军,强拉农夫凑人头的数量比较少。
至于子重那一边?楼令从其它渠道进行了解,得到的反馈是子重所部八万多人马,正规军不会低于六成。
“这一波的楚军怎么说?”楼令问道。
郤至觉得自己最近很傻,没有听懂楼令的意思,反问道:“什么怎么说?”
楼令大概就是没搞明白郤至怎么能听不懂,以至于稍微愣了一下,才说道:“就是他们的兵员素质怎么样。”
“这个啊?”郤至理所当然地说道:“我怎么知道呢。”
他们又没有进行过正经的交战,哪怕是俘虏了五万六千多楚军,大多是失散晋军抓了带回营地,根本没有给郤至去了解的机会。
“这样啊?我打算让宋军代为押解战俘先离开,分批进行撤离,每一批押解离开的俘虏不会过一万五千。”楼令说道。
郤至对这个倒是能够理解,说道:“确实,我们手中的俘虏太多,容易生变。”
“宋军之前不愿意待。现在,我们摆明是赢定了,用不着分享荣誉给宋军。”郤至补了一句。
郤氏的人是这样子的。
他们总是显得小鸡肚肠,有仇根本不想隔夜,找到机会就立刻实施报复了。
楼氏又不是负责与宋国进行邦交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