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要命的地方在于,楚君审北上之前,子重是北上楚军的最高统帅。
那么,子革是在子重的领导之下,子重作为决策者没有指派子革看顾后路,想甩锅并不那么容易。
现场。
楼令的沉默还在继续。
楚国这一方进行讨论的人有点多,只是楚君审从头到尾保持安静。
“令尹?”楚君审招呼了一声。
子重没有站起来,对郤锜和楼令分别行了一礼,等对方一一回礼,再说道:“贵方所提的条件,我们绝无全盘接受的可能。”
即便是晋国开出来的条件不过分,楚国仍旧会极力避免损失。
谈判本就是另一个战场。
万事没有绝对,不一定强势的一方在谈判的时候,会占尽各种便宜。
千万别以为军事战场上打赢了,政治战场一样会获胜。
在谈判上出现任何一丝的失误,都是在让为之流血牺牲的白白付出,偏偏这样的事情没有少见。
例如清王朝,他们就有多次明明在军事上表现不错,结果屡屡在谈判桌失利的情况。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其实就是清王朝的特色了。
毕竟,外邦可不会终结清王朝的统治,银子、特权、租界再多,鞑子仍旧是统治者;内部谁涨了声望,一旦想要颠覆却是会出现改朝换代。
其它的王朝,或多或少也有打赢,为了展现气度不进行更严厉处罚或追究的现象,乃至最后吃尽苦头。
只不过,清朝王距离现代太近,其它王朝距离现代太远。
像是秦、汉、唐、明之类的朝代,对手一般是北方的游牧族裔。
清王朝的对手却是各种列强。
到现代之后,人们早就忘记了游牧族裔的凶悍,印象中游牧族裔只剩下能歌善舞。
而现代的东国,面临着列国时刻的威胁!
那么,现代人对清朝王的各种错误肯定更为在意,面对其它朝代犯下错误的感觉就不是那么刻骨铭心了。
楼令需要表现出楚国不接受就没得谈的姿态。
子重拿出了楚国的和谈条件。
楚国要求晋国一方先撤围,再提议当即进行战俘交换。
满足上述两个要求,便是楚国继续和谈的条件。
“那就是没得谈。”郤锜站起来,一点不想拖泥带水,示意晋国一方的人可以离场了。
本就不想和谈的楼令面无表情站起来,率先迈开步伐。
轮到楚国君臣急了。
楚国一方为什么请求和谈,不正是因为他们知道继续打下去,己方将面临何等的惨况吗?
“等等!”子重大声喊道。
郤锜脚步没停。
楼令自然不会停下脚步。
“诸位,没有正式谈,怎么……”华元也出声招呼。
作为有名的和平使者,华元当然希望晋国和楚国能够坐下来好好谈谈,只是在这种场合站在楚国那边显得很不理智。
来自其他势力的一国之君或代表,他们先是面面相觑,带着各种心情也开始离场。
留在原地的楚国君臣心情很沉重,一时半会没有人开口讲话。
“确实是晋人占尽优势,他们肯定会姿态无比强硬。”子革选择说实话。
楚君审不能表现出太明显的态度,问道:“真的没有获胜可能吗?”
问的是获胜的可能,不是突围的可能。这里也就能够看出楚君审倾向于谈判解决,不是武力进行突围。
领导嘛,有什么样的想法,一旦表达得太清楚,出事了怎么进行甩锅?肯定需要将话尽量说得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