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都滞留了一个礼拜,周春明返回岭南。
冯应彬也趁着这个机会,跟他一起回到了原先的插队地,来了个故地重游。
看到如今乡村里的变化,冯应彬也颇为感叹。
他离开还不足十年,原先的河集公社这里,已经耸立起不少小洋楼,很多人都富裕了起来,乡村道路几乎都用水泥硬化,摩托车已经是司空见惯,私家车也很常见了。
如今的河集公社,跟冯应彬从前插队时候,那副穷困潦倒的面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变化太大了!这一切都是拜春明兄弟所赐啊!”冯应彬左看看,右看看,不由得啧啧感叹。
“别这么说,”周春明呵呵一笑,“咱们也就是赶上了好政策,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先富带动后富,这是应该的。”
冯应彬点头。
他非常清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整个新圩镇,有太多的乡亲,就是受到了周春明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也走上了家致富的道路。
甚至,不少乡亲都在“新天地”相关的厂子和部门上班,收入相当可观,也直接促进了家乡的一系列变化。
在河集公社待了几年,冯应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当然是有感情的。
看到第二故乡越来越好,大家都过上了富裕日子,他也是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走吧,去我大哥的茶场坐一坐,”周春明说道,“那里环境清幽,空气好,喝点自家炒的茶,确实舒服。”
“老五和我二舅他们今天也在茶场,都是过来喝茶,吃土鸡的。”
“这里的土鸡都是放养在林子里的,肉质紧实,再用枞树菌炖一炖,那叫一个鲜。”
“好啊!咱们走!”冯应彬兴奋的搓了搓手。
半小时之后。
众人来到茶场。
茶场建在山脚下,面积还挺大,里面早就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洋楼,院子里还搞了假山和回廊,完全可以当成度假山庄来看待。
冯应彬抵达的时候,老五周春亮和二舅王卫革,正坐着品茶,聊着生意上的事情。最近百惠市的项目,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千头万绪的,实在累人,所以他俩才忙里偷闲,回来休息一天。
“应彬哥!”周春亮站起来,跟冯应彬拥抱了一下。
“好兄弟!听说你正在创业,这是要大财啊!”冯应彬哈哈笑道。
“确实有那么回事,先坐下来喝茶,咱们慢慢说。”周春亮笑道,“茶是我大哥种的,也是他亲手炒的,之前没怎么打农药,喝着绝对放心。”
“好嘞!”冯应彬点头。
王卫革显然也认识这位,笑着跟他打招呼。
周春明不紧不慢的,也坐下来泡茶喝。
回到老家的乡下,坐在这宁静的茶场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感觉时间都变慢了,也令人放下烦恼,内心变得平静,有一种无欲无求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