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东吴大帝孙权,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平叛任务上,却偏偏点了刚刚才投降过来的蜀汉政权降臣潘濬的将。
除了有潘濬是武陵当地人,可能会相对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原因在,但是这也绝对不是什么主要原因。
因为第一点,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动的叛乱,对于东吴大帝孙权来说,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问题。
需要东吴大帝孙权如此的慎重对待,甚至如果东吴大帝孙权真的特别重视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动的叛乱。
那么东吴大帝孙权,也就不会特意指派这位刚刚才从蜀汉政权,投降到他们东吴政权的降臣潘濬去平叛了。
而是直接调派一名东吴大帝孙权的心腹大将,让那名东吴政权的大将带兵前去平叛,岂不是万无一失。
何苦要去承担这个潘濬阵前倒戈的风险呢,所以这必然是在东吴大帝孙权认为非常的有把握。
完全不用担心潘濬会阵前倒戈,帮助武陵从事樊胄和五溪蛮夷一起动叛乱,或者说就算潘濬阵前倒戈了。
东吴大帝孙权也有充足的信心,可以轻松的平定潘濬、武陵从事樊胄和五溪蛮夷他们这一次动的叛乱。
甚至在全部都是东吴政权将士们的军中,潘濬就算是想要阵前倒戈,可能都完全倒戈不了。
所以东吴大帝孙权,才会放心地用这一次平定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动的叛乱任务,来试探了一下这个潘濬。
第二点,虽然潘濬是武陵人士不假,相比起其他的东吴将领们来,可能也确实是要更加的熟悉武陵地区的地形地貌。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难不成整个荆州地区,就只有他潘濬一个武陵人了吗?别的东吴政权将领们。
就不能多带几个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向导吗?甚至说不定那些向导们,比潘濬这个本地人,还要了解武陵地区的地理呢。
而且就算是东吴大帝孙权,想要借助潘濬这个武陵本地人,更加熟悉武陵地区地形地貌的优势。
也完全可以只让潘濬,在东吴政权的平叛军队中挂上一个职务,然后再另择一位东吴政权的上将为主将。
以潘濬为副将,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平叛工作的万无一失,又能够挥出潘濬熟悉武陵地区地理的优势。
这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吗?所以东吴大帝孙权,故意如此而为之,是不是也有要借此机会,逼迫潘濬给他们东吴政权。
来立一个投名状的意思呢?毕竟如此一来,潘濬可就在镇压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动的叛乱过程中。
无可避免的沾上了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同僚的鲜血,这可就和当初潘濬迫于无奈之下,又被东吴大帝孙权以礼相待。
才选择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潘濬在平定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
武陵从事樊胄联合五溪蛮夷动的叛乱时,杀掉的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同僚数量越多。
就会越的显现出,潘濬当初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坚决不向东吴政权投降,一直等到东吴大帝孙权亲自登门前来安慰他。
潘濬才勉为其难的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的表现,到底是有多么的虚情假意了,简直就是把虚伪两个字。
给明晃晃的刻在了潘濬的脸上,否则为何潘濬前脚还在痛哭流涕的,伤感蜀汉昭烈帝刘备丢掉了荆州地区这个战略要地。
甚至连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都不愿意,结果等到后脚潘濬投降了东吴大帝孙权之后,就立马撕下了自己伪善的面具。
对着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那些同僚们,漏出了自己尖利的爪牙,反手就杀起了自己昔日里在蜀汉政权的那些同僚们。
可以说是毫不留情,这样一个前后表现反差如此之大的人,又怎么能不让人相信,潘濬之前痛哭流涕的表现。
全部都是潘濬装模作样,故意在东吴大帝孙权面前演出来的呢?为的就是要显现出他潘濬的与众不同。
以及潘濬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忠心耿耿,而且潘濬还能通过这场政治作秀,来变相的抬高自身的声望。
同时也让潘濬未来的主公东吴大帝孙权,以后能够对“品行高洁”的潘濬高看一眼,然后再重用潘濬。
但是很明显,潘濬的套路虽然不少,可是人家东吴大帝孙权的道行同样也很深,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
就潘濬这么点小把戏,就算是能够瞒得过别人,又怎么能瞒得过同样精于此道的东吴大帝孙权呢?
甚至要是论起厚黑来,以东吴大帝孙权的城府之深厚、心思之深沉,也绝对要在潘濬之上。
只是一来潘濬这个人,也确实是十分的有能力,这一点从以善于识人而闻名的蜀汉昭烈帝刘备。
都非常的重用潘濬这个人,就可见一斑了,而且潘濬在年轻的时候,也素有贤名,是一名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