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父亲,亲戚朋友眼中的好人。
但同时他也可能是下属们眼中刻薄的上司,受害者眼中穷凶极恶的坏人,上司眼中趋炎附势的小人。
这里面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他,也每一个其实都不是他,是真是假、是非善恶,又有谁能够真的分清楚呢?
潘濬在从蜀汉政权这边,跳槽到东吴政权的过程之中,确实是表现的非常做作,尤其是在和潘濬后来的所作所为相对比。
那就更显得潘濬之前,在东吴大帝孙权面前的掩面痛哭,是一场破绽百出的装腔作势了。
但是谁又敢保证,潘濬这种所谓的政治作秀,不是人家东吴大帝孙权,所正想要看到的画面呢。
毕竟如此一来,既能够展现出他东吴大帝孙权的包容大度,以及不计前嫌和求贤若渴,好一个君臣佳话。
又能够体现出潘濬,对于旧主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忠心耿耿,是一种自身人品素质过硬的表现。
这不就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吗?那么人家东吴大帝孙权,又何乐而不为的顺便陪着潘濬,把这一场戏给继续的演下去呢?
更何况以潘濬的才学和能力,以及在荆州地区士族阶层的声望和影响力。
是完全值得东吴大帝孙权,去亲自出面拉拢一下这个潘濬的,并且陪着潘濬把这一出双赢的好戏唱完。
毕竟有些人,比如说麋芳和傅士仁等人,可是连演都不愿意演的啊,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至少潘濬这个还愿意装模作样,给自己打造忠臣人设的家伙,还是要比麋芳和傅士仁这样的真小人强的。
因为潘濬这个伪君子,至少还知道要那么一点脸面,哪怕这些都是装出来的,潘濬至少也要把这个忠臣的人设给立住了。
就算是潘濬在跳槽到了东吴政权之后,可以马上就面不改色地冲着自己的老东家蜀汉政权动手。
那人家潘濬也可以解释说,自己也只不过是在身份和立场方面,转变得比较快而已,大家各为其主嘛。
而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这样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的真小人,才是最遭人嫌弃的,连东吴大帝孙权这样。
接纳了麋芳和傅士仁二人投降的诸侯势力政权君主,也绝对不敢轻易相信麋芳和傅士仁二人。
还是那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能够出卖一直以来都对他们不错的蜀汉昭烈帝刘备。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也出卖一下东吴大帝孙权呢?毕竟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也早都已经有过这种背叛的前科了。
就像是那个在汉末三国时期,同样表现得反复无常的真小人孟达一样,起初孟达是当时益州牧刘璋的部将。
后来孟达又投靠了蜀汉昭烈帝刘备,得到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重用,结果因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中。
对关羽的见死不救,而担心事后会遭到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追责,于是孟达就又投奔到了曹魏政权那里。
同样也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用,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孟达也应该消停下来了,可是偏偏孟达骨子里面就是一个不安定的人。
而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就敏锐地现了孟达的这一特点,于是孟达就又在蜀汉政权丞相诸葛亮的引诱下。
试图脱离曹魏政权,重新回到蜀汉政权的怀抱,这种想要在两头左右横跳,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自然也得不了什么好。
被晋高祖司马懿,以一招兵贵神,给轻松地剿灭了,成为了晋高祖司马懿脚下的一块踏脚石。
像是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种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小人,今天既然可以背叛自己原来所效忠的君主。
那么未来有朝一日,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三个人未必就不会再背叛他们现在所效忠的君主。
所以像是孟达、麋芳、傅士仁,他们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们,又有什么好值得君主们信任的呢?
反而是潘濬这种伪君子,虽然东吴大帝孙权,也未必就不知道,潘濬的这一系列表演,都是在惺惺作态而已。
其实潘濬本人,对于蜀汉政权和蜀汉昭烈帝刘备,也并没有潘濬自己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忠诚。
否则潘濬就根本不可能会向东吴大帝孙权投降,也根本就不会主动的去向东吴大帝孙权请命。
要求亲自去平定昔日里潘濬在蜀汉政权的同僚,武陵从事樊伷和零陵郡北部都尉习珍所起的叛乱。
用自己昔日里同僚的尸骨,来作为自己加官进禄的阶梯,再不济潘濬也可以像当初乐毅所做的事情那样。
主动地要求避嫌啊,不去向自己昔日里的同僚挥动屠刀,可是人家潘濬又是怎么做的呢?
不光是没有主动的避嫌,反而还向东吴大帝孙权主动请命,要求东吴大帝孙权让自己去执行这个平叛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