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也似乎是很简单的样子,但是实则不然,毕竟在华夏传统的士族文化里面,对于钱财是非常不屑的,钱这种东西就是阿堵物罢了。
只有那些低贱的商人们,才会喜欢钱,去挖空了心思想怎么赚钱,真正高尚的士族们,对于钱财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当然了,那些所谓不爱钱的士族们,要么就是家里面真的不缺钱,要么就是表面上嫌弃得要死,私底下则喜欢得要死。
恨不得能够多多益善,典型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嘛,在士族们当中很常见,但是因为话语权就掌握在这些士族们的手中。
如果士族们有需要,黑的都能给说成是白的,白的也能够给说成是黑的,自然是可以随意的引导舆论的导向。
所以哪怕华夏古代的士族们,普遍都是诗书传家,相较于当时没有机会读书的普通百姓们,已经是很有文化的了。
但是在经济学上面,依然是没有多少士族阶级,是真的懂这个经济学的,而刘巴很显然就是那个例外。
不光是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是精通了,帮助蜀汉昭烈帝刘备快速渡过了经济危机,还没有造成太过于严重的后果。
这个本事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毕竟绝大多数地方割据势力的诸侯们,真要是遇上了什么经济危机。
手头里面如果紧了,那就纵兵去四处掠夺好了,直接抢多快啊,他们甚至连增发货币,也就是自行铸币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
就更不要说在增发货币的同时,还要出手干预市场,统一物价、实行公卖制度了。
第二点则是因为刘巴这个人的名望够高,也算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热点人物吧。
();() 连刘巴在蜀汉政权做孤臣,从不与其他人过多接触交往的事情,都会受到东吴大帝孙权和张昭的私下谈论。
然后就是在刘巴死后,曹魏政权当时的尚书仆射,也就是后来当了司空,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和制定了《魏律》的陈群。
还特意给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写信,询问刘巴的具体情况,在信中还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可见陈群对于刘巴的尊重。
正如当初魏武帝曹操,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名声正隆,不敢轻易地去害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性命一样。
蜀汉昭烈帝刘备又怎么可能因为刘巴,反对自己的自立称帝,就对刘巴做出来什么严厉的惩罚呢?
无非也就是刘巴越不想让蜀汉昭烈帝刘备干什么,蜀汉昭烈帝刘备就硬逼着刘巴,帮助自己把这件事情给干成。
完了再不给刘巴任何的封赏罢了,算是让刘巴打了一回白工,但是其他的人,可就没有刘巴这么好的命了。
甚至连费诗那种因此而被贬官的,其实都算是好下场的了,虽然是憋屈了一点,一身的才华无法得到尽情的施展。
但是最起码人家费诗还活下来了啊,最惨的当属跟刘巴一同劝阻蜀汉昭烈帝刘备,不要在此时自立称帝的主簿雍茂。
雍茂就因为这件事情,直接就让蜀汉昭烈帝刘备,给找了个借口杀掉了,按理来说雍茂是和刘巴一起。
来劝谏蜀汉昭烈帝刘备不要自立称帝的,可是人家刘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他雍茂就直接让蜀汉昭烈帝刘备给杀了,这让雍茂上哪里说理去啊。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谁让人家刘巴既有能力,又是天下知名的名士,而他雍茂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呢。
这种事情也敢来胡乱掺和,雍茂不死谁死啊?直接就被蜀汉昭烈帝刘备给挑出来杀鸡儆猴了,不过这也算是杀一儆百了。
至少自此以后在蜀汉政权的内部,再也没有人有异议,胆敢站出来阻拦蜀汉昭烈帝刘备自立称帝了。
但同时也让其他地方那些依旧心向汉室之人,看清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真面目,从此再也不敢千里迢迢的来益州投奔蜀汉昭烈帝刘备了。
由此也可见,虽然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面对蜀汉政权群臣的劝进,让蜀汉昭烈帝刘备登基称帝时,嘴上说着不要、不要。
但是实则在身体上面还是很诚实的嘛,把那些胆敢反对他蜀汉昭烈帝刘备登基称帝的人,都给挨个处理了一遍。
所以说三请三辞除了装模作样以外,其实也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君王们不装模作样地推让一下,又怎么能够让那些愣头青的反对者们,主动跳出来送死呢?
只有当这些反对君王们进步的家伙,都主动地冒出头来了,君王们才好出手,为自己的自立称帝扫清所有的阻碍。
这也就是魏武帝曹操在活着的时候,说什么也没有篡位称帝,否则说不定蜀汉昭烈帝刘备。
还能够名正言顺的多当两年皇帝呢,只可惜魏武帝曹操这个家伙就是死活都没有篡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