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魏文帝曹丕篡汉之后趁机自立称帝了,也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的。
只能让蜀汉政权的那些人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起鸡犬升天的升一升官,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一起乐呵乐呵。
因为那些但凡还是坚定地心向汉室之人,其实在那个时候基本上也早就已经被牢牢地团结在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左右了。
没有谁是在蜀汉昭烈帝刘备自立称帝之后所吸引来的,而剩下的那些蜀汉政权控制地区以外的人。
就差不多都是一些随风倒的墙头草了,那边强大他们就站在那一边,谁占领了他们所在的区域,他们就臣服于谁。
或者也可以说他们这些人其实也都是有苦衷的,离不开自己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县官不如现管。
就算是他们这些人依旧是心向汉室,可要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一天没有打过来,他们这些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是万万不敢反抗的。
因为如果没有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带头大哥的带领,他们这些人也是绝对不敢站出来反抗魏武帝曹操的统治。
所以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远方的人才,前来投奔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真正原因吧。
真正有行动能力的那一批心向汉室的人,早就已经主动靠拢过来了,剩下的都是些被动选手。
只能让蜀汉昭烈帝刘备去主动靠拢他们,他们是万万不会抛家舍业的来跟随蜀汉昭烈帝刘备的。
至于第三嘛,则还是因为当初蜀汉昭烈帝刘备,用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好名声,从刘璋手里换来益州之地时。
所留下来的后遗症,再加上双方又打过仗,让彼此双方都流过血,这就导致了益州地区当地的士族势力。
一直都不愿意全心全力地支持蜀汉昭烈帝刘备,既然连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直接统治地区的士族势力。
对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态度都尚且如此的冷淡,就更别说是其他那些不在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统治地区的士族势力,对蜀汉昭烈帝刘备就更不感冒了。
而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一次对刘璋突然一反常态地选择了背信弃义这种特殊打法。
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自身声望和个人信誉,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以外,其实本质上。
还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无法给益州地区的本地士族势力们,带来什么切实可行的实际利益。
甚至反而还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带来了大量荆州地区的士族势力进入到了益州地区,并且最后还占领了益州地区。
这就导致让那些原本属于荆州地区的士族势力,跟着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笑到了最后的胜利者一起。
挤占了那些原本属于益州地区本地士族势力们的利益,尤其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又丢掉了荆州地区。
这种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外地士族势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就都被更进一步地加剧了。
可以说长此以往下去,都不用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他们这两国诸侯势力政权出手,蜀汉政权自己就会被这种内斗拖垮。
();() 所以蜀汉昭烈帝刘备才会在自立称帝之后,马上就选择了发动对外战争,来缓解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
毕竟发动对外战争,一向都是转移内部矛盾,团结内部势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而且只要战争最后能够打赢,那么以前的一切问题,就都不会再是一个问题了。
不就是因为荆州地区丢了,进一步地加深了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荆州士族势力的矛盾吗?
那就重新把荆州地区再打回来,甚至说不定这一次还要从东吴大帝孙权那里多拿回来一点利息,那么眼下这一切的问题不就都迎刃而解了嘛。
只可惜最后蜀汉昭烈帝刘备还是打输了,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也还是得到了一个有效的缓解。
可以说无论蜀汉昭烈帝刘备此战是输还是赢,最起码蜀汉政权都可以强行不亏了。
由此也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在自立称帝之后,就立刻对东吴政权发动了战争,也不是什么一拍脑袋的临时起意。
而是经过了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深思熟虑,就是要借助这一次跟东吴政权开战的机会,来转移蜀汉政权的内部矛盾。
如果打赢了这一仗,那么蜀汉政权就可以顺利的收复失地,说不定还可以顺便再开疆拓土一下。
把蜀汉政权的这块蛋糕,给进一步的做大,如此一来蜀汉政权的基本盘大了,自然也就不用再去担心。
蜀汉政权的内部利益,会不够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外地士族势力瓜分的,如此一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