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盛华后腿一抬,也下了车,推着自行车随着车流进了大门。
“梁师傅,早!”
“早啊,小丘。”看门大爷笑呵呵地答道。
“这是我弟,曾骅。快叫梁师傅。”
曾骅连忙打招呼,“梁师傅早!”
“小伙子挺俊的,被通知来参演电影?哪部戏?”
“我是来面试打杂的。”
“面试打杂的?”
“我弟刚从楚南回来,先找份工作干着。”
“哦,知青。知道,知道。”梁师傅一脸的恍然大悟。
现在还没到知青返城高峰期,但是有门路的都开始活动起来了。
过了大门,中间有个花坛,上面站着三个高大的铜像,工农兵。
丘盛华摆摆头,“上车,到办公楼还得骑一段路。”
左右的人都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曾骅跳上了后座,叮铃一声,丘盛华猛踩几脚,冲到了车流前面。
林副厂长叫林德光,五十岁左右,负责后勤这块,挺和气的。
他的办公室也很简单。
一间单间,一张红棕色的长办公桌,上面压着一块厚玻璃,下面是照片和一些纸条。
热情地给丘盛华和曾骅倒了两杯茉莉花茶,然后坐在对面,和气地问道。
“曾骅,小曾。”
“是我,林叔叔。”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你这名字取的有讲究。”
“我名字是我爷爷取的,他读过几年私塾。”
“难怪。你多大了。”
“七月七号满十八。”
“那很快了,十八岁,朝气蓬勃的年纪。嗯,F4时期,我们厂的工作停滞了,现在拨乱反正,上面给了我们新的任务,要重新占领文化宣传战线。”
林德光摸了摸油光的头,语气更加和蔼。
“工作多,任务重,需要的人手也不少。这样,道具车间缺人手,我给你写张条子,你拿着先去组织科报个到,把名字登记上,组织关系先挂上,再去道具车间报道。”
“谢谢林叔叔。”
出来后,丘盛华陪着他到组织科转了一圈,办了一系列手续,又去魏公路街道办跑了一趟,最后拿到一张工作证,正式从海甸区魏公路街道办,被借调到北影厂。
从一名待业青年成为临时工,不,叫借调职工。
一周后,道具车间。
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风风火火地走进道具车间,没十几秒钟又退了出来。
旁边值班室里,坐着四位职工,正在闲聊。
一位老职工无意间看到,连忙伸出头来,“王导演,怎么了?”
王导演一脸疑惑,指着车间问:“老刘,你还在道具车间吗?”
“在啊。”
“这里是道具车间?”
“没错,这里就是道具车间。”
王导演挥动着右手,做着不可思议的手势,“我没走错,可里面怎么。。。换了个样?”
老刘恍然大悟,连忙解释:“哦,来了个新同志,小曾,手脚勤快,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把整个道具车间整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