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骅问道:“杨同志,你多大?”
“二十八岁。”
“那我得叫你哥,杨哥,你叫我骅子就好了。”
杨晓升笑了笑,又提起那个剧本,“《瞧这一家子》这个剧本,这几天我满耳朵都是它的名字,很想看看。”
曾骅嘴角一撇,摆了摆手,很是不屑,“写得很一般。”
“很一般?”
“是的,无非是思路比较创新。结构啊,文笔啊,都很一般。
看看人家写的,‘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人家凭开头这么一句话,就能把它整个剧本秒杀了!”
杨晓升无语了,“小曾,那是《百年孤独》啊,若贝儿文学奖获奖作品。”
“错。”
“怎么错了?”
“若贝儿文学奖是授给某位文学家,不是授给某部文学作品的。”
这个破天聊不下去了!
杨晓升想转身离开,可是还想了解《瞧这一家子》更多的信息,那就再聊五秒钟的。
“你读过《瞧这一家子》剧本?”
“读过,当然读过。”
“在哪里读过?”
“我房间的桌子上。”
“啊,怎么会在你房间的桌子上?”
“《瞧这一家子》剧本是我写的,它当然在我房间的桌子上。”
杨晓升看着曾骅,真想给这货一个大比兜。
可是求知欲还是让他屈服了。
“能让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你也是文学编剧组的人,当然能看,顺便帮忙给指点指点。”
杨晓升闷声答道:“好。”
进到4o9号房,里面有些零乱,几件衣服丢在床上,挂在铁丝上,还有一只尼龙袜搭在蚊帐顶上,不知道怎么飞上去的。
靠窗户的书桌上摆着一叠文稿。
“这就是《瞧这一家子》剧本?”
“是的。”
杨晓升不客气地坐下,如饥如渴地阅读起来。
半个小时后读完了,杨晓升不由地长舒一口气。
“确实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思路确实很有创新。”杨晓升评价道,“剧本已经很完整了,完全可以递上去。”
“嘘——!”曾骅连忙阻止杨晓升的话,“王导还在选演员,我趁机在这里多待几天,多混几天的补贴。”
杨晓升笑了。
这种事司空见惯。
北影厂家大业大,不在意你多混几天还是少混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