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傅,你好!”
丘世中推着一辆凤凰自行车,跟北影厂门卫梁大爷热情打着招呼。
“小丘啊,又来看你弟了。”
“是啊,给他带了几件换洗衣服。”丘世中指着身后一位三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说道,“梁师傅,这是《诗歌》杂志社的王编辑,来找我弟的。”
“文化人。我们厂招待所,不是文化人还住不进去。进去吧。”梁大爷挥挥手,放行。
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丘世中招呼道:“王编辑,招待所还有点路,得骑车。”
两人骑着车,慢慢地在林荫路上走着,一路上不停地遇到熟人。
“小丘,来找你姐?”
“是啊。于姐你忙啊。”
“小丘,来找你弟?”
“是啊,陈哥我先走了。”
“小丘,你是找你姐,还是来找你弟?”
“张导演,都找,都找,都有事找他们。”
转到另一条路上,熟人才逐渐少了。
王编辑忍不住问道:“小丘,你在北影厂认识不少人啊。”
“还行。以前来找过我姐,认识几个人。后来我弟借调过来,写了一部剧本,一下子出名了,我来找他找了几回,认识了更多的人。”
“你弟还写剧本?”
“是啊,要不然怎么有资格住招待所?”
“北影厂招待所,文学编剧组,在北都文学圈内确实有名。你弟能住进去,确实厉害。”
“当然厉害,要不然能写出那么厉害的诗歌。梁胜池,梁大诗人,牛皮哄哄的,每次聚会,都是用眼角斜着看我。。。”
“老梁有斜视眼,看谁都是用眼角斜着看。”王编辑好心地解释道。
“王编辑,我知道你好心。可我心里清楚,梁胜池、李璞阳他们几个人,看不起我,看不起我写的诗歌。
没关系,我写不出来,我弟写得出来。当时你也在的,我把那两诗念出来,他们都傻了。哈哈,全给震傻了。”
丘世中开心地咯咯笑。
王编辑摇着头感叹道:“不要说他们,我,老尤,老田,哪个不被震傻了。太震撼了,直接冲击灵魂的震撼啊!上一回这么震撼,还是去年听北稻写的那《回答》。”
丘世中仰着头,扬眉吐气,“我说过,我们家有写诗的天分,虽然没应在我身上,可应在我弟身上,都一样。”
王编辑看着前面意气风的丘世中,暗自摇头。
这孩子傻得冒烟,难怪写不出好诗来。
“不过王编辑,我可提前给你打预防针。”
“什么预防针?你弟脾气不大好?”
“不是脾气不大好,是太市侩,太庸俗了。开口闭口说诗歌不能当饭吃,气死我了。”
王编辑默然了一会,幽幽地说道:“他说得没错,诗人也要吃饭的。”
可惜他的话消散在叮当的铃声中,没有被丘世中听到。
“到了,到了!”丘世中指着前面那栋六层高的楼房说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影厂招待所。四楼是编剧专用,我弟住4o9。”
两人把自行车推进旁边的车棚里,挂上锁,往楼梯间走去。
路上远远看到一人走过来。
丘世中迎上前去,热情地打着招呼:“杨哥!”
“小丘,来找你弟?”
“是啊。给你们介绍下,这位是北影厂文学编剧组编剧,我弟的同事,杨晓升。这位是《诗歌》杂志社王向东王编辑。”
“啊,《诗歌》杂志复刊了?”杨晓升欣喜地问道。
“复刊了。四月份拿到批文,准备了两个月,七月份推出复刊号。”
“好,好啊,百花齐放。《诗歌》杂志复刊,《北都文艺》复刊了,《沪江文艺》复刊,《人民文艺》复刊,《儿童文艺》也复刊,真是太好了。文学的春天,到了。”
“是啊。”王向东推了推黑框眼镜,也很激动:“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春天,到了。”
丘世中站在一边,觉得有点尴尬。
你们的春天都到了,我的春天呢?
杨晓升在前面引路,“王编辑,你找骅子,有什么事吗?”
“希望他的两诗,能表在我们的复刊号上。”